![]() |
|---|

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“重陽節”,首先祝大家重陽安康!
重陽節,又被稱作“敬老節”,是歷史悠久的感恩敬老重要節日。近年來,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趨嚴重。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,2022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.8億人,占總人口的19.8%,較2021年底的2.67億人增長將近2000萬人。據預測,老齡人口數量在未來還將呈現加速增長趨勢,到2050或將突破4.8億人。因此,我們需要更加重視老年人群的養老需求。
隨著老齡人口數量增長持續加速,社會對老年人群健康和養老的關注度和迫切度也隨之持續提升,從而催生出了一系列龐大的新消費需求。這些消費需求以及對應產業被稱之為“銀發經濟”。銀發經濟與老年人群生活和健康密切相關,具備豐厚的市場潛力,被譽為老年人的“朝陽產業”。2023年,隨著新一批人群邁入“老年人”階段,老年人群呈現出了新的消費趨勢和風口。
傳統養老服務通常是指老年人的日常照料護理,一般是在社區、養老中心或者養老院進行。然而,這種模式只適合部分老年人群,并不完全契合廣大老年人的養老需求。近年來,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國民健康意識提升,以康養為核心的新型養老模式受到了大眾的關注。
康養的概念源于“以健康為中心”的新國民健康理念。現今,大眾對健康的關注點不再局限于“治病”,而是轉變為以自身健康為核心的全方位健康管理。康養涵蓋健康、養生、養老、娛樂等的多維度集合,正正契合當代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需求。
從服務模式來看,康養注重的是“康”和“養”兩方面的結合。一方面,“康”是關注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雙重層面的健康,通過康復護理、療養療愈、養老服務等手段保障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。另一方面,“養”則是“康”的延伸,注重通過養生養護、文旅旅游、文體娛樂等活動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,讓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。
從產業模式來看,康養產業呈現多業態融合發展趨勢。康養+醫療、康養+養老、康養+文旅、康養+農業等以“康養”為核心的“康養+產業”持續迅猛發展。“康養+產業”以多業態融合發展的模式打破了傳統養老服務的“圍墻”,創新了養老服務模式,滿足了老年人的養老新需求。同時,康養早已不是老年人群的“專屬名詞”,而是面向是全年齡段消費人群,具備龐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潛力,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康養為老年人群提供了新的生活和養老方式,社區養老則是可以解決養老的終端難題。傳統養老一般分為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。然而,由于老年人心理、養老院收費水平以及養老院功能不完善等因素,大部分老人還是選擇居家養老。根據重慶日報于10月22日最新公布的調查,7311位受訪的重慶老人中有將近80%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。由此可見,社區養老仍是解決養老終端難題的關鍵。
社區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,以社區為依托,以老年人日間照料、生活護理、家政服務和精神護理為主要內容的養老模式。社區養老通過社區內的養老設施和服務,與居家養老相互補充,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“社區一公里”便捷養老服務。社區養老的優勢體現在老年人日常居住在自己家里,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,也能獲得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士的服務。綜合來看,社區養老模式更加符合老年人的心理,養老花費也會相應較低。
目前,各地政府正在積極探索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,通過建設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、開設老年食堂和活動室、建立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等方式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。同時,社區還與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合作,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專業的上門服務。
社區養老的發展為養老產業帶來新的消費需求。居家養老用品、居家養老服務、康復護理設備設施、智慧養老系統、智能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、文化娛樂設備等產品的消費需求在近幾年呈快速增長態勢。

2024年將是居民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的一年,更是國民健康意識持續深化的一年。會展匯聚產業鏈上下游重要資源和渠道,是產業鏈各端高效溝通合作的橋梁,能夠高效助推企業洞悉消費需求,開拓消費市場,把握行業風口。

IHE China作為業內領先展會,二十多年來得到眾多品牌展商與專業觀眾的認可和支持,是大健康不可缺席的盛會。每年展會上眾多的商貿對接、新產品發布、行業熱點凸顯、創新技術交流等活動豐富多彩,盡顯行業活力。

2024第32屆廣州國際大健康產業博覽會預計將有千余家品牌商參展,參展品類包括:健康食品及營養補充劑、醫療器械、中醫藥及滋補品、婦幼健康、益生菌及腸道健康、智慧養老、進口健康食品及用品、跨境醫療及醫療旅游、氫健康產品及健康飲用水、抗衰美容及保健養生產品、大健康產業園區及基地、保健品包裝及生產設備等,全球商機,一展觸達。
微信公眾號
IHE大健康展
閱讀更精彩!